文章分類Article
找工作被要求投資虛擬貨幣犯法嗎? | 台北法律諮詢 | 中正區法律諮詢 | 高雄法律諮詢 | 鼓山法律諮詢
【求職詐騙:誤入虛擬貨幣詐騙,如何保護自身清白?】
一、案件背景
當事人為了尋找兼職工作,在 Facebook 求職社團看到一則徵才廣告:
「工作內容簡單,系統作單人員,負責訂單處理。遠端工作,自備手機或電腦。薪水不高,但可賺取額外收入。」
依廣告指示,當事人加入了「公司人資」的 LINE 群組。對方告知兼職工作是「數字貨幣代購」,並要求下載「Bitopro」軟體。隨後,當事人被介紹加入「理專老師」的 LINE,由其指導完成註冊,並一步步教導操作虛擬貨幣的購買與轉出。完成操作後,當事人可獲得 2,000 至 3,000 元代購薪水。
然而,工作沒幾天,當事人發現帳戶被警示,詢問「理專老師」原因,對方僅告知「不要緊張,等待 48 小時即可解除」。48 小時過後,帳戶仍然處於警示狀態,當事人再向「公司人資」及「理專老師」詢問,卻完全沒有回應,這時才驚覺自己可能已經落入詐騙陷阱。
二、求援經過
當事人意識到可能受騙後,感到徬徨無助,前往警局報案。警察告知其已列為犯罪嫌疑人,無需做筆錄,只需回家等候通知。
當事人先後諮詢過一名對詐欺與洗錢案件不熟悉的律師,對方認為此案屬「車手類型」,建議認罪以爭取緩刑,讓當事人心理上已準備接受最壞結果。
幸運的是,透過朋友介紹,當事人找到 律盾律師團林怡君律師。林律師深入分析案情,指出一旦認罪,當事人將被要求賠償所有被害人的損失(自己帳戶轉出的每一筆金額都需負責)。
在林律師的專業指導下,當事人決定 為自己奮鬥,爭取清白。律師團協助當事人:
-
蒐集並整理對自身有利的證據
-
分析通訊與金流紀錄,釐清操作行為無犯罪意圖
-
於警察與檢察官面前,有策略地說明事實與立場
最終,檢方認定當事人為受害者而非共犯,成功 獲判無罪,免除刑事責任與民事求償的夢魘。
三、律師專業提醒
-
求職陷阱需警覺
-
高薪、操作簡單、遠端工作,特別涉及金融或虛擬貨幣時,務必保持警惕。
-
-
勿隨意提供帳戶或金融資料
-
即便只是代為操作,若被利用轉移資金,也可能被列為洗錢或詐欺嫌疑人。
-
-
一旦涉案立即委任律師
-
自行應對可能導致供述被斷章取義或誤判,律師可協助蒐證、整理資料,並代表當事人與檢調溝通。
-
-
認罪前須謹慎評估
-
不可因律師或他人建議輕易認罪,尤其當事人無犯罪意圖,否則可能必須賠償所有被害人損失。
-
四、律師呼籲
求職與兼職雖是生活所需,但面對線上高薪誘導、虛擬貨幣操作時,務必保持警覺。若不幸卷入疑似詐騙或洗錢案件,立即尋求專業律師協助,是保障自身清白與權益的最重要一步。
律盾律師團將以專業經驗,協助受害人釐清事實、掌握證據、面對檢調程序,守護您的法律安全與心理安心。